肝臟及肝門三合體 Liver & Portal Triad

  1. 前面觀:

    1. 先找出鐮狀韌帶falciform ligament,韌帶右邊為較大的右葉right lobe,左葉left lobe則較小。

    2. 鐮狀韌帶的下緣、圓索狀的韌帶為肝圓韌帶round ligament of liver,為胚胎時期臍靜脈umbilical vein的遺跡。

    3. 由於肝臟正上方直接接觸橫膈、沒有腹膜peritoneum稱為裸露面bare area,因此肝臟前、後方的腹膜連接到橫膈的轉折處形成冠狀韌帶coronary ligament,影片中的冠狀韌帶已破損、並不完整。

    4. 前後兩片冠狀韌帶在肝臟的左、右端會合,形成三角韌帶triangular ligament,影片中只有顯示左三角韌帶。

    5. 由正上方可看到一管腔很大且壁薄的血管,為下腔靜脈inferior vena cava。此血管於肝臟後方接收肝靜脈hepatic veins的血液。在將消化道取出腹腔時,肝臟後方一小段的下腔靜脈會隨肝臟一同取出。

  2. 後面觀:

    1. 將肝臟翻起來觀察後面。首先看到膽囊gall bladder,為一袋狀塌陷構造,一般呈現墨綠色,有貯存並濃縮膽汁的功能。

    2. 夾在膽囊和肝圓韌帶間的為肝臟的方形葉quadrate lobe。

    3. 下腔靜脈旁的小葉為肝臟的尾狀葉caudate lobe。

  3. 腹腔動脈幹celiac trunk的主幹極短,很快分為三個分枝 (請參照Abdomen的Celiac Trunk影片):

    1. 左胃動脈left gastric artery – 往左上、走到胃小彎lesser curvature,負責食道及胃的血液供應,會和右胃動脈吻合。

    2. 脾動脈splenic artery – 往左、沿著胰臟後上緣走,為一條非常粗且彎彎曲曲的動脈,由脾門splenic hilum注入脾臟。

    3. 總肝動脈common hepatic artery – 往右走、很快的又分成兩條主要分枝,往右上分的肝固有動脈hepatic artery proper和往下的胃十二指腸動脈gastroduodenal artery,但是這位大體並未形成總肝動脈,而是從腹腔動脈幹直接分出這兩條動脈。

    4. 肝門三合體portal triad位於小網膜lesser omentum (消化道取出時已破壞,請參照Abdomen的Omentum影片) 的邊緣,含有三個由肝門porta hepatis出入的重要結構,分別為:

      1. 肝固有動脈hepatic artery proper為總肝動脈common hepatic artery往上的分枝,負責供應肝臟及膽囊,供應膽囊的為膽囊動脈cystic artery。

      2. 肝門靜脈hepatic portal vein為三者中最粗的構造,壁薄。由上腸系膜靜脈superior mesenteric vein和脾靜脈會合而成,將消化管吸收的物質送到肝臟做進一步處理。

      3. 膽管bile duct – 肝臟製造的膽汁會經由總肝管common hepatic duct送到膽囊貯存並濃縮。需要時膽汁會離開膽囊進入膽囊管cystic duct,和總肝管會合後稱為膽管,走在胰臟及十二指腸的後方,之後會和主胰管main pancreatic duct共同注入十二指腸 (請參照Abdomen - Gastrointestinal (GI) Organ影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