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椎 Cervical Vertebrae

Keywords:
Typical:
Body
Uncus
Vertebral foramen
Transverse process
Transverse foramen
Anterior tubercle
Posterior tubercle
Groove for spinal nerve
Spinous process
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
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
Atlas (C1):
Anterior arch
Posterior arch
Dental fovea
Transverse foramen
Groove for vertebral artery
Lateral mass
Facet for occipital condyle
Facet for axis (C2)
Axis (C2)
Dens (odontoid process)
C1-C7
C6: carotid tubercle
C7: vertebral prominens
頸椎共有7塊,典型頸椎為C3-C6,C1、C2、C7為特殊頸椎。
  1. 典型頸椎 (C3-C6) 的特徵:

    1. 椎體body:最小,因為負重最輕,此外椎體左右兩邊會往上翹,稱為鉤狀突uncus。

    2. 椎孔vertebral foramen:大且呈三角形,因為脊髓於此會形成頸部脊髓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。

    3. 橫突transverse process:有橫孔transverse foramen,是頸椎最明顯的特有結構,為椎動脈vertebral artery通過處。此外橫突會被橫突孔再分隔成前、後結節ant./post. tubercle,脊神經溝groove for spinal nerve會位於橫孔與後結節之間。C6的前結節又稱為carotid tubercle,因為當總頸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出血時,可以壓迫在carotid tubercle和椎體之間的凹溝來控制出血。

    4. 棘突spinous process:C3-C5的棘突較短,水平朝後突出,其中C2-C6的棘突尾部有分岔bifid的現象。

    5. 關節突articular process:因為上、下關節突的關節面為斜走偏水平,基本上為上關節面朝上,下關節面朝下,所以頸椎的活動範圍是所有脊椎中最大的。

  2. 寰椎atlas (C1) 的特徵:

    1. 最主要的特徵為沒有椎體,因為其椎體已經和C2融合。

    2. 因為沒有椎體,所以結構可分成前、後弓anterior/posterior arch。

      1. 在前弓的內側中央有個橢圓形的小關節面facet for dens或稱為dental fovea,會和第二頸椎的齒突dens (或odontoid process) 間形成關節面。

      2. 在 posterior arch上方、於兩側皆可看到淺淺的溝,為椎動脈vertebral artery通過所壓出來的溝,因此稱為椎動脈溝 groove for vertebral artery。

    3. 在前弓與後弓交接處有lateral mass,作用為支持頭部重量。Lateral mass於上、下方分別有上、下關節面,其中上關節面要用來和枕骨的枕髁occipital condyle形成關節,因此上關節面是凹陷的、曲面向上;下關節面則跟第二頸椎之間形成關節,因此為平面。

  3. 樞椎 (軸椎) axis (C2) 的特徵:

    1. 除了有椎體之外,椎體往上、明顯突出一個圓柱體,稱為齒突dens或稱odontoid process。齒突在胚胎時期其實是C1的椎體,之後會和C2的椎體融合在一起。

    2. 齒突會和第一頸椎的dental fovea形成樞軸關節pivot joint,並由transverse ligament of atlas固定,因為有此韌帶的關係,所以可做出搖頭的動作。

  4. 隆椎Vertebra Prominens (C7):C7的棘突特別長,型態及走向接近胸椎的特徵。因為棘突特別長的關係,當我們把脖子往前彎時,從後方看它會特別突出,因此特別把C7稱為vertebra prominens。